第六十四章 废殉葬事(2 / 3)

前已经求过太子了,可太子不同意!”

&esp;&esp;难怪于谦气呼呼的对朱高炽表达不满,原来是求过了没能求下来。

&esp;&esp;“如果太子不同意,你找我也没用。”

&esp;&esp;王霄顺着话题缓缓的勾着于谦说话。

&esp;&esp;“太子做不到,太孙可以!”

&esp;&esp;于谦毫无顾忌的说着在旁人看来绝对是挑拨父子关系的话“先帝驾崩,新帝还未登基。先帝有遗诏,命太孙监国。也就是说,在新皇登基之前的这段时间里,一切天下大事小事皆由太孙定夺!殉葬与否,太孙可一言而定!”

&esp;&esp;四周众人顿时一片哗然,谁也没想到于谦居然疯了,这种话他都敢说出来。

&esp;&esp;先不说法理上这种说辞究竟是对与不对,单单说王霄一旦真的用上了这份权利,那新皇登基之后会如何看待他?

&esp;&esp;父子兄弟,在皇位面前又能算得了什么呢。

&esp;&esp;“于谦!”

&esp;&esp;之前一直坐在马车上听着的朱高炽坐不住了,由内侍掺扶着下了马车走过来。

&esp;&esp;“你疯了吗?在这胡言乱语个甚!”

&esp;&esp;于谦头也不回,就这么死死的看着王霄“求太孙赦免无辜之人!”

&esp;&esp;文武大臣们仿佛是看到了于谦的脑袋与他的身体分离。这人疯起来真是什么话都敢说,居然敢说殉葬的都是无辜之人!

&esp;&esp;王霄下马,向着朱高炽行礼。

&esp;&esp;“敢问太子殿下,可否取消殉葬之事?”

&esp;&esp;朱高炽看出来王霄有这方面的意思,苦着脸劝解“这都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,岂可轻易更改。你若是真想改动,那等我死的时候随便你怎么样都行。”

&esp;&esp;按理说话题到了这个程度,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就可以结束了。那些宫人嫔妃们虽然可怜,可真正关心她们命运的又能有谁呢。

&esp;&esp;但是这里却是有一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。

&esp;&esp;史书上的于谦虽然胆色过人,可也没现在这样豪横到不要命的程度。

&esp;&esp;之所以如此,那是因为他看出来王霄是一个明君的坯子,而且本身并不反对取消殉葬制度,甚至还倾向于赞同他。

&esp;&esp;如果不赞成的话,开始的时候说上一句此事毋庸再议就可以直接结束话题了。

&esp;&esp;眼看着太子爷几句话的功夫就要把事情平息了,热血上头的于谦受不了了,直接飞速起身扑到了一旁看热闹的樊忠身边。

&esp;&esp;‘呛啷~’一声,樊忠的佩刀被于谦给拔了出来。

&esp;&esp;此时此刻,樊忠抱着于谦一起去死的心都有了。

&esp;&esp;他原本只是在一旁吃瓜看热闹,殉葬什么的和他们没多大关系。无论王霄如何选择,他都会表示支持。

&esp;&esp;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,于谦这个天杀的混球居然毫无征兆的扑过来抢了他的佩刀。

&esp;&esp;当着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被人抢走了佩刀,身为武将的樊忠感觉脸上火辣辣的脸皮都掉光了。

&esp;&esp;于谦在太子与太孙面前手持利刃,这下顿时就炸锅了。

&esp;&esp;四下里的武将们反应过来,纷纷拔刀挡在王霄和朱高炽的面前,而文臣们则是声竭力嘶的高喊护驾。

&esp;&esp;明初时候的文臣还是不错的,比起明末时候那些敌人还没来,就已经准备跪迎的大头巾来说,至少他们没有被吓的逃跑。

&esp;&esp;负责警戒的军士们纷纷向着这边跑过来,送葬的队伍也停下了脚步。

&esp;&esp;整个长陵外面一片混乱。哭喊声,叫骂声不绝于耳。

&esp;&esp;众多军将们几乎都挡在了王霄的面前,只有区区数人守护着朱高炽,还都是备倭兵的将领。

&esp;&esp;看到这一幕的文臣们,都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。

&esp;&esp;自从上马能治军,下马能治民的真正文武双全,精通君子六艺的大儒死光之后。那些只会读书的大头巾们就开始宣扬文武对立。用尽办法贬低武将,丝毫不在意射与御排在书的前面。

&esp;&esp;王霄如此得到军方的拥护,眼看着又是一个好大喜功的文皇帝。好不容易从朱棣一朝熬出头的文官们,逐渐生出了别样心思。

&esp;&esp;于谦横刀在手,抬起来架在自己的脖子上,对着王霄怒吼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